脾虛濕氣重可通過參苓白術散、香砂六君子丸、附子理中丸等藥物治療,通常由飲食不節、久居潮濕環境、勞倦過度、情志失調、先天稟賦不足等原因引起。
1、參苓白術散:
參苓白術散由人參、白術、茯苓等組成,具有健脾益氣、滲濕止瀉的功效。該藥適用于脾虛濕盛導致的食欲不振、大便溏稀、肢體困重等癥狀。服用期間需忌食生冷油膩,避免加重脾胃負擔。
2、香砂六君子丸:
香砂六君子丸含木香、砂仁、黨參等成分,能健脾和胃、化濕行氣。對于脘腹脹滿、噯氣吞酸等濕阻氣滯型脾虛效果顯著。慢性胃炎患者服用時需結合飲食調理,少食多餐。
3、附子理中丸:
附子理中丸以附子、干姜為主藥,擅長溫中散寒、健脾祛濕。適用于畏寒肢冷、腹痛腹瀉的脾陽虛證。服藥后出現口干咽燥需減量,陰虛內熱者禁用。
4、飲食調理:
脾虛濕重者宜食用山藥、薏苡仁、赤小豆等健脾利濕食材。山藥可蒸煮食用,薏苡仁建議搭配芡實煲粥,赤小豆適合與冬瓜同燉。每日飲食需定時定量,避免暴飲暴食。
5、起居調節:
保持居所通風干燥,陰雨天氣可使用除濕機。適度進行八段錦、太極拳等舒緩運動,避免久坐久臥。夜間保證充足睡眠,夏季午間可小憩30分鐘以養脾氣。
脾虛濕氣重患者需長期堅持飲食調理,每日可飲用陳皮茯苓茶輔助祛濕,運動選擇快走、瑜伽等溫和項目。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明顯消瘦、水腫時需及時就醫,排除器質性疾病可能。冬季注意腹部保暖,夏季避免直吹空調,建立規律作息有助于脾胃功能恢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