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童青枝骨折可通過手法復位、石膏固定、支具保護、藥物治療、康復訓練等方式處理。青枝骨折通常由跌倒摔傷、運動損傷、外力撞擊、骨骼發育異常、骨質疏松等原因引起。
1、手法復位
對于無明顯移位的青枝骨折,醫生可能采用閉合手法復位。通過專業手法將骨折端輕微錯位部分恢復對位,過程中需避免粗暴操作加重損傷。復位后需配合影像學檢查確認對位情況,多數患兒復位后疼痛可明顯緩解。
2、石膏固定
采用高分子石膏或傳統石膏進行外固定,需根據骨折部位選擇長臂/長腿石膏或短臂/短腿石膏。固定時保持關節功能位,石膏需塑形良好避免壓迫,固定時間通常為3-6周。家長需每日觀察肢體末梢血運及皮膚狀況。
3、支具保護
適用于穩定性骨折或后期康復階段,可選用可調節式支具或功能性護具。支具需提供足夠支撐力同時保留適當活動度,夜間睡眠時可考慮使用軟質保護套。需定期調整松緊度以適應肢體腫脹變化。
4、藥物治療
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布洛芬混懸液緩解疼痛,配合碳酸鈣D3顆粒促進骨骼愈合。若存在明顯腫脹可短期外用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,禁止自行使用活血化瘀類藥物。用藥期間需監測胃腸道反應及過敏癥狀。
5、康復訓練
拆除固定裝置后需逐步開展關節活動度訓練,初期以被動活動為主,后期增加抗阻練習。可進行游泳、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,避免跑跳類劇烈活動3個月。定期復查X線評估愈合進度,康復期間保證每日500ml牛奶補充鈣質。
患兒恢復期間應保持均衡飲食,多攝入乳制品、深綠色蔬菜等富含鈣和維生素D的食物。避免患肢承重或參與對抗性運動,睡眠時用枕頭墊高患肢減輕腫脹。家長需記錄患兒疼痛變化及功能恢復情況,按時隨訪復查。若發現石膏松動、皮膚破損或持續疼痛需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