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吸煙的人不斷增多,慢阻肺的發病率也不斷的增高,慢阻肺的出現也與人們長期吸入有害物質有很大的關系,慢阻肺的危害性非常大,而且會導致患者出現咳嗽氣喘等癥狀,那么首先要了解慢阻肺咳嗽治療方法,才能及時的控制病情的發展。
扶正固表防外感
久咳喘哮,遷延失治,痰濁潴留,肺失宣肅,日久導致肺虛,成為慢阻肺 的發病基礎。肺虛衛外不固,易感外邪,誘使咳喘反復發作,病情日益加重。早期多以肺氣虛為主,漸及脾腎。肺脾氣虛及肺腎兩虛為臨床常見證型。“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”,扶正固表,抵抗外邪,預防感冒,是減緩病情加重的關鍵環節。
(1)肺脾氣虛:主癥為咳嗽、或微喘,倦怠、乏力,食少納呆,大便不實,或食油膩易于腹瀉等,自汗惡風、易發感冒。舌質淡或胖大,舌苔薄白或薄膩,脈細弱。治宜健脾益肺法,寓培土生金之意,方用玉屏風散合六君子湯加減。
(2)肺腎兩虛:主癥為咳嗽、短氣息促,動則為甚,腰酸腿軟,夜尿頻數,自汗惡風、易發感冒。舌質淡,舌苔薄白,脈沉細。治宜補肺益腎法。若腎氣虧乏,而無明顯寒熱所偏者,宜平補肺腎,方用補肺湯參蛤散、人參胡桃湯加減;若腎陰偏虛,陰不斂陽,氣失攝納者,可用七味都氣丸合生脈飲以滋陰納氣,不宜辛燥之品;若陽氣虛損,腎不納氣者,方用金匱腎氣丸、、蘇子降氣湯化裁之。臨床常用中成藥有六味地黃丸、金匱腎氣丸、蛤蚧定喘丸、固本咳喘片、冬蟲夏草膠囊等,可辨證用藥。
理脾和胃祛痰濁
慢阻肺緩解期患者多伴有晨起痰多,納差,腹脹,或大便不爽、溏薄,舌苔膩,脈滑等證候,病機主岡肺病及脾,脾失健運,胃納失司。《醫宗必讀痰飲》:“脾土虛濕,清者難升,濁者難降,流中滯膈,郁而成痰”,后期為肺脾腎俱虛,津液不歸正化所致。痰濁既是病理產物,又是致病因素。痰濁日盛,肺氣塑阻,不得宣降,更傷肺氣,使病情日趨嚴重。緩解期注重調理脾胃,卷義在于杜絕生痰之源,調養胃納之功,培補后天之本。
益氣活血通肺絡
慢阻肺患者隨著病程延長及病情進展,咳喘反復,肺氣久滯,肺氣虛損。氣滯或氣虛,均可導斂血行不暢,肺絡瘀阻。慢阻肺緩解期多以氣虛血瘀常見,而氣滯、氣逆尚不明顯,氣虛血瘀與痰阻并見.形成慢阻肺緩解期的主要病機特點。常表現有間斷咳喘,胸悶氣短,舌暗、或有瘀點、瘀斑,甚者可見唇面指甲青紫,脈細澀或結代。益氣活血化痰是慢阻肺緩解期治療的重要方法,體現中醫“整體觀念”“扶正祛邪”“標本同治”等優勢。此類成藥為數尚少, 但臨床所見尚有寒、熱、虛、實的個體差異不同,應詳辨選藥。
急性期清熱化痰
由于慢阻肺有事可能急性發作,因此在治療的時候常常以清熱化痰為主。在急性發作期,主要以清熱化痰的中藥為主,比較成熟的經典方劑有很多,如桑白皮湯、定喘湯、麻杏石甘湯、二陳湯、三子養親湯等,再根據患者的辯證進行加、減后。
以上為大家從中醫的角度介紹了慢阻肺咳嗽治療方法,選擇中醫中藥治療慢阻肺有很好的效果,能夠從根本上有效地控制病情發展,有利于治療慢阻肺的咳嗽,患者需要注意的是要在治療的同時加強護理,才能盡早的恢復健康。